在我国古代的时间记录方法跟现代相比是非常的不一样的,其中十二地支就是古人用来记录时间的符号,但是你以为只有这么简单吗?
其实在每个地支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十二地支都是各有各的五行属性的,你想要了解自己的属性吗?本期小编将为你解析。
地支五行1、阴阳五行,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是上古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阴阳学说认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孳生着、发展着和变化着的。
2、五行是一种文化。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是由于这五种最基本物质之间的相互资生。
3、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而构成了物质世界。这个行,不是走路的意思。是代表运动。用现在的解释有动能的意思。
金,不是黄金。是坚固和凝固的意思。
木,代表生的功能和根源。中国字“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五行中对”木的解释。生是一个象形字,下面是一个“土”字,上面代表破土生发出来的一个枝一片叶。
水,代表流动,具有循环和周流的意思。
火,代表热能。
土,代表地球本身。所以土在五行的方位上居中。
五行是说这五种物质是相互变化的,相互影响的。这种变化和影响就是生和克。
生和克是阴阳学说里面的说法。
十二地支配属五行与天干有类似意义寅、卯月为春季的正、二月,正是东方风木之气当令之时,故寅、卯在五行同属木。
巳、午月为夏季四、五月,正当南方火热之气当令,故巳、午在五行同属火。
申、酉月为秋季的七八月,正是西方燥金之气当令,故申、酉在五行同属金。
亥、子月为冬季的十、十一月,正当北方寒水之气当令,故亥、子在五行同属水。
辰、未、戌、丑分居春夏秋冬四个季月,都是中央湿土之气寄于四时月份,故辰、未、戌、丑五行同属土。具体讲,即在春三月(辰)夏六月(未)秋九月(戌)冬十二月(丑)的四个月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节气前的十八天,都是中央土寄王之时。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亥子属水,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辰戌丑未属土。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又称十二支。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纪时、纪月。地支纪时就是将一日均分为12个时段,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子时为现在的23~1时,丑时为1~3时,等等,称为十二时辰。地支纪月就是把冬至所在的月称为子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等等。地支与十天干顺序相配,组成甲子、乙丑……癸亥,以六十为周期用以纪日、纪年。
十二支与阴阳五行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
巳午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
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
子亥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
辰戌丑未属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未戌为干土,丑辰为湿土。干土者其中藏火,湿土者其中藏水。
十二支藏干:子 — 癸,丑 — 已癸辛,寅 — 甲丙戊,卯 — 乙,辰 — 戊乙癸,巳 — 丙戊庚,午 — 丁已,未 — 已丁乙,申 — 庚壬戊,酉 — 辛,戌 — 戊辛丁,亥 — 壬甲。
十二支与四时方位/地支寅卯东方木,已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辰戌丑未四季土。
少阳见于寅,壮于卯,衰于辰。寅卯辰属木,司春,为东方。
太阳见于巳,壮于午,衰于未。巳午未属火,司夏,为南方。
少阴见于申,壮于酉,衰于戌。申酉戌属金,司秋,为西方。
太阴见于亥,壮于子,衰于丑。亥子丑属水,司冬,为北方。
十二支月建/地支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月建以十二节令为准,即立春后,寅木当权,惊蛰后卯木执令,清明后辰值班,余仿此。
十二支配生肖/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支配人体/地支十二支配身体:子为耳,丑为胞肚,寅为手,卯为指,辰为肩、胸,巳为面、咽齿,午为眼,未为脊梁,申为经络,酉为精血,戌为命门、腿足,亥为头。
十二支配脏腑:寅为胆,卯为肝,巳为心,午为小肠,辰戌为胃,丑未为脾,申为大肠,酉为肺,亥为肾、心包,子为膀胱、三焦。
十二支配十二时辰/地支23-1 点为子时,1-3 点为丑时,3-5 点为寅时,5-7 点为卯时,7-9 点为辰时,9-11 点为巳时,11-13 点为午时,13-15 点为未时,15-17 点为申时,17-19 点为酉时,19-21 点为戌时,21-23 点为亥时。
总结:宇宙万物,逃不出阴阳的变化法则。万物开始,由阳初生,阳极变阴,阴极再生阳,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地球依著黄道运行,产生寒暑变化,也是有阳变阴,阴变阳的变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供交流学习,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原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观点,如作者本人对转载有异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具有价值的学习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