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91fafa.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历 > 黄历综合 >


2020入梅和出梅时间 2020最新出入梅时间表

2020入梅和出梅时间 2020最新出入梅时间表:2020年入梅时间是6月8日,出梅时间是7月9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下旬开始到7月上旬便是梅雨季节,这时候天空连日阴沉,并且降水连绵不断,古有谚语“雨……91简单网(www.91fafa.com)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你之惑!

  六月已至,我们的梅雨季节即将来临,你准备好接收来自每年一来的阴雨绵绵天气了吗?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发霉,受潮现象,所以为了不让自己的居家环境变得霉气,就快点来瞧瞧小编带来的2020最新出入梅时间表,看看2020入梅和出梅时间是何时吧。

2020入梅和出梅时间 2020最新出入梅时间表

梅雨季节

  2020年入梅时间是6月8日,出梅时间是7月9日。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下旬开始到7月上旬便是梅雨季节,这时候天空连日阴沉,并且降水连绵不断,古有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便是梅雨季节高温湿大的特点,不仅如此,我国华南沿海城市还会受到台风侵袭,天气湿度加大,衣物、家具等更容易受霉、受潮。

  2020各个地区的出入梅时间

  江南区:6月8日(入梅)——7月8日(出梅)

  长江中游区: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

  长江下游区: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

  江淮区: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

  入梅出梅怎么定的

  传统的入梅和出梅与天干和地支有关。气象意义的入梅有特定的指标。

  我国传统方法上,入梅和出梅的确定是根据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的。按照历法规定,芒种后逢第一个丙日为入梅,小暑后逢第一个未日为出梅。如果芒种当天的天干为丙,则将该日定为入梅,小暑当日地支为未,则将该日定为出梅。

2020入梅和出梅时间 2020最新出入梅时间表

入梅出梅

  入梅是什么意思

  亦称“入霉”、“进梅”。指初入梅雨期的日子。

  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进入梅雨期。各地气候时节不同,入梅期也各不同。不能凭日历上的入梅、出梅来指导生产和生活,而要听取气象台发表的梅雨预报。江南地区把每年春末夏初时节梅子成熟的一段时间称为黄梅季。在这段时间,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多连阴雨天气,把这段时间的雨称为黄梅雨。因雨天多,空气潮湿,衣物等容易发霉,故将黄梅雨又称为霉雨。黄梅天的开始日期称作“入梅”。

  出梅是什么意思

  出梅又称为“断梅”,初夏长江中下游梅雨天气的终止日期。凡梅雨期间梅雨锋系及主要雨带明显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区域5天内的雨日在2天以下,区内各站最高气温明显升高到30℃以上,而地面南风风速也显著加大,则定为出梅。中国现行历书采用《神枢经》的说法,小暑后逢第一个末日,即在7月8日至19日之间出梅。有些年份出梅期会延迟,如1954年到8月2日才出梅,梅雨期持续达63天。

  梅雨结束后,绝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盛夏高温季节。

2020入梅和出梅时间 2020最新出入梅时间表

梅雨季节

  梅雨季节要注意什么

  1、身体保健

  梅雨季节,气温变化比较大,阴雨连绵,人体免疫力低,稍不注意就容易着凉、感冒发烧。

  此季节要更加注意增加衣物,慢性病患者坚持服药,注意身体保健,尤其是老人、小孩、孕妇以及体质较弱者。

  2、清淡饮食

  梅雨季节一定要注意清淡饮食,多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有助于肠胃消化、祛湿排毒、增强免疫力。

  多吃瓜果蔬菜,生冷、油腻食物尽量避免,以免伤脾助湿,增加消化负担,引发疾病。

  可多吃扁豆、薏米、冬瓜、绿豆、玉米、高粱、百合、莲子、小米、鲫鱼等。

  3、不要贪凉

  梅雨季节潮湿闷热,很多人喜欢吃冷食,觉得舒爽。但是梅雨天气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如果贪凉会导致脾胃受损。

  在饮食上一定要节制,冰棒、冰水、冰西瓜都要少吃,剩菜、剩饭、隔夜茶、冷饮等都不要吃,注意饮食卫生。

2020入梅和出梅时间 2020最新出入梅时间表

梅雨季节要注意什么

  4、避免外湿

  潮湿会让人感觉不舒适,也容易引发疾病,在梅雨季节尽量避免打湿身体。有条件的话,避免外出,少在潮湿的地方逗留。

  如果外出注意携带雨具,时间长的话穿上雨靴,避免脚长时间潮湿,也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不在室外停留过长时间。

  5、注意通风

  阴雨连绵的时候空气潮湿、阴郁,东西都发出霉味,通风非常重要。

  趁雨停的时候,赶紧开窗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如果有条件可以安装新风系统。

 

上面就是关于2020入梅和出梅时间 2020最新出入梅时间表的阐释,感谢您的阅读,查八字命格免费、查八字五行缺什么、免费算命2021年运程、生辰八字取名字、免费起名、生辰八字算命婚姻配对等更多传统国学《周易》经典内容,请记住本站:91简单网,或在网上直接搜索91简单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供交流学习,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原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观点,如作者本人对转载有异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具有价值的学习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