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91fafa.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历 > 黄历综合 >


关于小满的谚语有哪些 24节气小满谚语及解释

关于小满的谚语有哪些 24节气小满谚语及解释:谚语在民间流传,慢慢成了我们过节气的一部分,谚语很直白的展示了这个节气的天气特点,农事活动,还有风俗习惯。那么,关于小满的谚语有哪些呢?想了解小满的谚……91简单网(www.91fafa.com)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你之惑!

  谚语在民间流传,慢慢成了我们过节气的一部分,谚语很直白的展示了这个节气的天气特点,农事活动,还有风俗习惯。那么,关于小满的谚语有哪些呢?想了解小满的谚语,可以来瞧瞧小编整理的24节气小满谚语及解释哦。

  关于小满的谚语有哪些

关于小满的谚语有哪些 24节气小满谚语及解释

小满谚语

  1、小满玉米芒种黍。

  2、小满十日见白面。

  3、小满不起蒜,留在地里烂。

  4、麦套花生能增产,技术措施要把关。

  5、西瓜怕热雨,麦子怕热风。

  6、蚕老一个闪,麦熟一眨眼。

  7、小满天赶天,芒种刻赶刻。

  8、小满节无雨,黄梅节少雨。

  9、大麦上场小麦黄,豌豆在地泪汪汪。

  10、枪杆乌霉拔个遍,来年地里就少见。

  11、挖得深,盖得薄,结得棒子像牛角。

  12、风刮小麦倒,自己把头翘。

  13、小满十日刀下死。

  14、灌浆足墒,粒饱穗方。

  15、大麦不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

关于小满的谚语有哪些 24节气小满谚语及解释

小满谚语

  16、小满见三新:樱桃、黄瓜、大麦仁。

  17、冷收麦,热进仓。

  18、小满种棉花,秋后不归家。

  19、小满大风,树头要空。

  20、麦套棉两亲家,收了麦子又摘花。

  21、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

  22、麦黄不喜风,有风减收成。

  23、小满十日满地黄。

  24、小满三新见:樱桃、茧和蒜。

  25、大雨下在小满前,农民不愁水灌田。

  26、小满芝麻芒种黍。

  27、小满未满,还有危险。

  28、小满不见苗,庚桃无,伏桃少。

  29、小满芝麻芒种谷,过了立夏种黍黍。

  30、去杂务必连根拔,大穗小穗莫剩下。

  24节气小满谚语及解释

关于小满的谚语有哪些 24节气小满谚语及解释

小满

  华南地区:“小满大满江河满”反映了这一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

  一般来说,如果此时北方冷空气可以深入到我国较南的地区,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这些地区防汛的紧张阶段。

  长江中下游:“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如果这个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降水可能就会偏少。因此有民谚说“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黄河中下游:“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小满节气时,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一险”就是指小麦在此时刚刚进入乳熟阶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热风的侵害,从而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防御干热风的方法很多,比如营造防护林带、喷洒化学药物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关于小满的谚语有哪些 24节气小满谚语及解释

小满

  江南地区:“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

  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里的农活自然不能耽误。可家里的蚕宝宝也要细心照料,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丝。《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可见,古时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 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

  此外,小满节气期间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湖满,如果不满,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这方面的谚语很多,如安徽、江西、湖北3省有“小满不满,无水洗碗” 的说法;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区有“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的农谚;四川省还有“小满不下,犁耙高挂”之说。这里的“满”字,不是指作物颗粒饱满,而是雨水多的意思了。

 

上面就是关于关于小满的谚语有哪些 24节气小满谚语及解释的阐释,感谢您的阅读,查八字命格免费、查八字五行缺什么、免费算命2021年运程、生辰八字取名字、免费起名、生辰八字算命婚姻配对等更多传统国学《周易》经典内容,请记住本站:91简单网,或在网上直接搜索91简单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供交流学习,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原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观点,如作者本人对转载有异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具有价值的学习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