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91fafa.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历 > 黄历综合 >


2021寒食节是几月几日 2021年寒食节是多少号

2021寒食节是几月几日 2021年寒食节是多少号:2021寒食节是2021年4月3日,星期六,辛丑年(牛年)二月廿二。寒食节一般是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91运势网(www.91fafa.com)小编为你整理了本篇文章,希望能解你之惑!

 

精算2021年流年运势、吉凶祸福
八字合婚精批
TA是你命中人吗?
八字精批一生财运
2021年感情运势祥批
紫微斗数终生命格祥批
名字测爱情分合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清明节之前,因为清明节时间不定,所以寒食节也是变化的,那么2021寒食节是几月几日?2021年寒食节是多少号呢?以下是小编对寒食节的传统习俗和传说介绍,感兴趣的朋友来看看吧。

2021寒食节是几月几日 2021年寒食节是多少号

寒食节

  2021寒食节是2021年4月3日,星期六,辛丑年(牛年)二月廿二。

  寒食节一般是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曾经是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前后绵延两千余年。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的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

2021寒食节是几月几日 2021年寒食节是多少号

寒食节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寒食节的传统习俗

  禁火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拜祖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

  饮食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

  插柳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2021寒食节是几月几日 2021年寒食节是多少号

寒食节

  踏青

  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

  秋千

  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

  蹴球

  盛行于唐,宋《文献通考》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

  咏诗

  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

 

看文章不如提前测下2021年的运势:

精算2021年全年运势、吉凶祸福
2021年财运祥批
2021年感情运势祥批

上面就是关于2021寒食节是几月几日 2021年寒食节是多少号的阐释,感谢您的阅读,查八字命格免费、查八字五行缺什么、免费算命2021年运程、生辰八字取名字、免费起名、生辰八字算命婚姻配对等更多传统国学《周易》经典内容,请记住本站:91运势网,或在网上直接搜索91运势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供交流学习,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原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观点,如作者本人对转载有异议,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具有价值的学习交流平台。